内容:
在北京城区有一个老巷子,名曰“三不老胡同”。胡同深处,座北朝南一排红砖的旧楼,在这里,我一住就是五十年。
这些年人人都张罗着搬家,从小房子到大房子,从城里到城外……人们久不见面,见了张嘴就问“您搬了吗?”对于我以不动应万变、不思进取的生活态度,朋友们自然十分的诧异。也是,大老远开车来看我,一路不顺,进了小街和胡同,那叫一个堵!好容易找个车位停下,上来也坐不住,惦记车别给剐了蹭了。再说,这叫什么环境!胡同里小店、发廊、烧饼铺一个挨一个,还有收破烂的大车,绝对的一个脏、乱、破!一个老艺术家怎么能生活在如此地方?
可只要一迈进门,四下里眼就不够使唤,等坐下来,一杯清茶,一通神侃,嘿!请都请不走!不论客人的来历、年岁和国别莫不如此。有人纳闷,其实很好懂,您想想,一个艺术家五十年来朝朝暮暮生活的地方,能和别处一样吗!所以,有人感叹,这里充满了老师的气场!
上午,阳光灿烂,朝南由西往东是书房、油画室和支着大案子画国画重彩的地方,北边一片幽静是卧室和客厅。房间净高三米二,满是自己的作品,愈看愈舍不得给人,上哪找这样的展厅?家里除了画,没有真正值钱的收藏,可每一个物件都是我们夫妇俩按需求索淘换来的孤品,每一样放在那里看着都那么的顺眼……
推开窗户,市井的嘈杂、小贩的吆喝、街坊爷们的招呼、大妈们家长里短的叨叨,那份地道的京腔京味让人心醉……看书画画把窗一关,天底下就只剩下了自个儿,这叫闹中取静!
北京有首老童谣:“老头牵着老太太,俩人一同上北海……”现在记得的人已经不多了。中午小睡片刻,过马路就是后海、什刹海,沿湖踱一圈,耗时六十分钟,一身的清爽。
大家说说,我干吗搬家?再说“三不老胡同”大有来历!大院过去就是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的府第,年代一久老百姓叫顺了嘴,叫成了“三不老”。沈鹏先生送给我的字就是“三不老斋”,不少老友说“三不老胡同”的风水让我“精神不老,思想不老,艺术不老。”还是我女儿说得让我听了最舒心,她说这是“大隐隐于市”!
庞邦本
2006年1月11日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