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
搜索
关键字:
连趣网-庆祝祖国华诞60周年
连趣网 > 在线访谈 > 更多信息
 
更多信息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共11条信息 跳转到 跳转   第1/4页 第1/4页
  
沈尧伊
 
关于《连环画艺术》的访谈

主持人:沈老师您好,首先欢迎您在百忙中到来连趣网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代表连趣网所有会员向您先拜个早年!

沈老师:谢谢,我也祝大家2009年新年快乐。1950的时候呢毛主席对要去苏联的代表团说因为当初要签订中苏友好条约,毛主席当时讲了一句话“我们需要一个好吃又好看的这样一个东西”毛主席他是形象思维了,他说的话外国人听不懂,什么是好吃又好看的?他指的又实用又美观的东西。我就想用这个来比喻我们的连环画艺术。我们今年出的《连环画艺术》就是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样一个契机,出的第四十期连《环画艺术》应当说是又有文献和学术价值和非常没观的一种介乎于期刊和画册之间的比较独特的出版物。这应该说版协艺委会和美协连环画艺委会还有中国人民美术出版总社为2008年为连环画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们目前从连环画基本状况来看主要是要加强学术性,文献性的收集。
这个连环画好在哪里呢?要把它充分的展示出来。对来将来的发展很有帮助。我们作的工作就是把这些放在连环画里。要出好这本书围绕着本书我们要开研讨会。这样连续几年下来我们每年都要做这件事。任何人看了这本书都会认为这是值得留存的值得观赏的,我们这本书刚出炉还散发着印刷的香味。
沈老师:实际上我们大家都很兴奋。下面我基本介绍一下《连环画艺术》所包含基本内容。
沈老师:首先内容很丰富。图版144页,文版144页。加起来300页左右。
沈老师:图版包括了60多位画家的经典作品。因为我们这个主题是改革开放30年。时间大概是从1976年到现在。这个时间的连环画的经验和教训。那么从学术角度来讲。图版选的连环画家的代表作品都多方征求了意见。文版的内容我们分了几个版块,前面有冯远先生的题词。
沈老师:冯远先生是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主管美术。因为冯远先生是连环画出身。他的作品我们也有介绍。后面有姜维朴先生做了一个编前序。后面有几个板块我介绍一下2008年开了两次会。一个是连环画三届艺委会,还有一个2008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学术研讨会。
沈老师:都对连环画的问题做了一些研讨。另外第二个板块是连环画的学术理论。会议刊登了作协主席铁凝一篇文章。另外还有一些很有质量的理论文章。第三个板块是姜维朴文集中的三篇文章。他是中国连环画的老领导人,也可以说是奠基者之一。
  
沈老师:他的文集里基本写了新中国60年连环画的重大事件。从他本身的经历来说就是连环画的经历。第四个板块是连环画出版板块。一个是人民美术出版总社,一个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李新的一篇文章,一个是天津人美,还有一个是吉林。这四篇文章基本代表了目前出版社的动态。
沈老师:第五个板块就是抗震救灾,这是2008年相当重要的工作。等于是个特殊板块,重点介绍了抗震救灾期间连环画界做的事,和十几篇作品。  
沈老师:最后一个板块是连环画文献史料。这要是连博,连藏,大可堂及百年电影还有一些对外交流。这以上文稿方面已经很丰富了。把06-08年三年的大事情都包含进去了。文版也是图文并茂的。

  
主持人:这个书真的是很新颖。装帧设计能否介绍一下?
沈老师:设计的理念是阶梯形。设计独特新颖,印厂都留作样品。  
主持人:沈老师,这是您亲自设计的吗?
沈老师:是的。我原来是作插图的所以对装帧设计很有兴趣。这本书的理念就是阶梯,文版和图版之间就是一个阶梯。这个阶梯中隐藏这一个书签。这个书签是水浒页子(明代陈老莲)是中国传统线描木刻最经典的作品。
  
沈老师:贺友直当初的《山乡巨变》是黑白的,后来临了水浒页子后一步登天。这就是传统的力量。
沈老师:所以我们就用这个做了书签,另外我们在封面设计上也是做了一个阶梯。最底下是水浒插图,然后是四川王以时《水浒》,再上面贺友直的《白光》,俞晓夫的《一个儿子》,再上面现实题材的《女大学生宿舍》,然后是革命历史题材《红腰带》。
沈老师:整个文版和图版都用了铜版纸四色印刷。图版157铜,文版是80克亚粉铜。文版我们考虑到从色泽上不能太枯燥,每个板块都用了不同色调。并且图为并茂是文字版更丰富。图版的每个作品都设计目的使它既保持完整性,然后能突出生动的局部,每件作品的色调都不一样。使图版面显得丰富。
沈老师:从投入的成本来看目前的价格是合理是物有所值的。
这本书具有的学术性,文献性和观赏性。使这本书具有了收藏价值。

这本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今后几期都要按照这个格式和档次去做。今年是建国60周年总结60年来中国连环画的成就,是41集连《环画艺术》的主题。每年今后都将会有一个主题。

  
主持人:好,下面我们开始回答会员们提出的问题。会员紫纶、Liuyubo_002

的问题:
问怎么看连迷的原创?
沈老师:这是一种参与,通过参与来加强自己的欣赏能力。作为原创应该说还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不必着急
主持人:会员紫纶问关于连环画现走小众路线的问题
沈老师:我觉得现在连环画就是一个小众艺术,过去是大众艺术,今后应该能成为大众艺术,但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主持人:还是会员紫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大,问连环画前途?
答:连环画是文学性和绘画性结合的画种。因此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只是我们过去的小人书可以有很多新的体现形式。比如我们最近就想搞一个架上连环画展览,架上画指的是通过展览或陈列的方式来面众的一种画种。过去的连环画重要是以印刷品的方式来面众的。现在也可以搞一些短篇的稍微大一点的作品以展览为主也可以出书。我们将请一些高水平的画家参与。其他我们也鼓励各种形式的探索。
主持人:Liuyubao_002等几个会员问关于红飘带的版本,问沈老师喜欢哪个版本?
沈老师:最好的是《红飘带百图精选》6开。2006年以后出的人美社12开40开还有就是陕西人美出的50开和韩国版的16开。另外还有《红飘带研究》。这些都是可以展示出作品原貌的
主持人:会员河之南问,您的连环画是否都已经出版

关于汶川地震的连环画,是否在人美抗震作品辑里面?

沈老师:是的,收录在这套书内。
问:沈老师你好!我问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喜爱连环画的朋友,年龄大都以40岁上下中青年人居多,他们大都以怀旧欣赏为主。连环画为何吸引不了现今的青少年朋友,如何引导他们喜欢连环画。
答:好东西人人都会喜欢,关键是能够让青少年看到。从长远来说除了影视之外印刷的文本同样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因此只要连环画慢慢适应了新形势扩大他的影响范围使更多的人接触到就会逐渐的被大众所接受。
沈先生您!主持人好!欢迎沈先生来到我们连迷中间和我们交谈,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你认为现在的连环画市场正常吗?再版连环画价钱越来越高是今后连环画价格的发展方向吗?今天我才知道你是连委主任,我向您提一个建议:今后我们国家是不是应该做一下连环画的推广普及工作。我的建议也许不成熟,您认为呢?谢谢!
答:市场的问题现在不等于代表以后,以后情况也是变化无穷。市场有他自身的规律。如果偏高他自身就维持不下去。这也是一种调节。我们艺委会重要是作学术性的研究工作当然对于连环画的推广和普及工作也是责无旁贷,目前《连环画艺术》就是起这个作用。目前连环画报刊多种多样,但需要有一本水平更高的,更有指导性的刊物。
沈老师好,您觉得您说的加强连环画学术研究,是把连环画引上阳春白雪的艺术道路吗,这样是让连环画更贴近读者还是更远离读者?

答:学术研究就是指连环画如何为大众服务的研究。那么我们走的是雅俗共赏的道路,在普及
基础上的提高,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
关于汶川地震的连环画有没有可能出单行本?迫切希望能够发行单行本?
答:人美社已经出版了单行本。
首先,向沈老师致敬!我很喜欢“红飘带”这部作品,向您问些感兴趣的问题,如果有不妥之处,也别见怪。谢谢!如下:

1.“红飘带”的原稿,以不到2000万元拍出,我认为不高,可能随着时间地推移,会更加明显,请问您的感觉?

2.如果随着科技发展,可以做到将“红飘带”涂以颜色,您希望这样吗?

3.请问:“红飘带”主要是用何方式创作的,她属于什么画?

4.请问:您是否觉得“连环画在[古典]题材应多采用中画线描方式,[现代]题材应多采用素描、水墨西画方式”对呢?

再次表示感谢!

答:现在原稿由北京美术博物馆(待建)收藏为第一批藏品。今年8月拟在上海首次巡展,尽量发挥作品的作用让更多的观众看到她的原稿。

红飘带主要是以版画的效果创作的,不同题材采用不同的方式取决于作者的风格。线描也可用于现代题材。水墨和素描也可用于古典题材。其实线是各种风格手法中不可替代的主体。红飘带主体也是线结构,只是同时有容进了黑白效果。很多作品骨架都是线,所以画面有黑白和没有黑白不是一个决定因素。他都有中国传统的影子。
  
答:我现在正在创作油画的长征组画。是带颜色的,红飘带已经属于完成的作品没有必要再上色了。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这次接受我们的采访,希望您以后能继续支持和关注我们连趣网。注意身体,谢谢!另外也谢谢广大的连趣网会员朋友们,谢谢你们的支持!

沈老师:谢谢大家。
  
崔永元
 
每部电影都有一部传奇

        2040年10月,像往年一样,北京的黄金季节,秋高气爽。

  游客们来了,他们拥进故宫、颐和园,他们攀上香山、八达岭,而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要场馆鸟巢也成为重要景点,他们露齿留影,他们指点江山,他们高声阔论,他们像逛菜市场一样在景点小摊前讨价还价,最后终于精疲力尽。

  另外一些人不一样,他们夹在游客中进京,或者干脆就住在北京,在人们成群结队拥入景点时,他们直接杀向了京郊电影博物馆。

  小崔私人电影博物馆环绕在树丛间,门前有林荫小道,秋天了,树叶正偷偷的飘下,落在地上悄无声息,这种氛围,很适合怀旧。

  于是这些人就来了,不多不少,就这些人,他们大多不是第一次来,他们像老朋友一样,彼此微笑,眼神在短暂交流后,迅速落到各自喜欢的东西上:四十年代的发条摄像机,维吾尔语的电影小人书,绝版海报,电影票根……时不时,还会轻轻摸一下。

  常客们可不这样,他们会在馆内咖啡厅坐下来,当然,那是他们的老位置,要上一杯茶,他们会找出郭维导演的导演阐述,或者《小城之春》的主演访谈,细细翻阅,思绪万千,有时候嚯的起身,去隔壁放映厅,从头到尾再看一遍那部电影,还嫌不够,还把那部电影的《电影传奇》看一遍,末了,在黑漆漆的放映厅坐很久。
  博物馆的一天过得很快,又要闭馆了,参观者们纷纷离去,尽管不舍,到最后,大厅里只剩下一个老头,工作人员上去说,您该回去了!老头正把眼睛凑向摄影机取景器,工作人员又说了一句,您该回去了!老头立起身,挪动了一步,尔后停住,说,小张,你回去吧,我今晚住这儿!

  就这样,博物馆就剩下它和它的主人,老头在进门口左边的角落里坐了下来,那把椅子很不起眼,据说是老头从长影搬过来的,很多导演都在上面坐过,老头现在就坐在上面,很多个夜晚他就坐在这儿,闭上眼睛,这儿他太熟悉了,整个博物馆都在他的脑子里,他的左边是两个放映厅,一个放映老电影,一个放映新电影。他的右边也就是放映厅的对面是咖啡厅和电子阅览室,影迷们可以在那儿边喝咖啡边查阅跟电影有关的一切资料,想到这儿老头得意地笑了,这四十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收集了尽可能详尽的电影资料:有珍贵的老影人们的访谈,老影人太老了,这个世纪刚开始就一个个走了,四十多年了,可是想起来就好像在昨天,老头那时也才四十出头呢,他去过苏里导演的家里,就像回到了自己家一样,有什么吃什么,对了,王润身还给他包过饺子呢,而此时此刻老影人们的电影就在这个馆里面,老头觉得很幸福!当然,这里面也有新晋电影人的访谈,有各时期有关电影的报刊文章、只言片语、拍摄花絮,还有跟每部电影配套的纪录片《电影传奇》,年轻人们来这儿研究学习,他们梦想有一天他们拍出来的电影以及和电影有关的一切也能陈进这个博物馆。

  二楼陈列的是老头的宝贝们:摄像机和放映机,和别的博物馆不同,这些宝贝是可以开放的,影迷们是可以用指头去触摸电影的历史,老头们确实把它们当宝贝,每天要亲自擦拭一遍。

  三楼呢,对了,想到三楼,老头才注意到手上正拿着小人书《平原游击队》呢,快闭馆时他拿出来翻看,后来就忘了放回原处,这可不行,得放回去,年纪大了,容易忘事,老头起身,向三楼走去,那儿有两个厅,一大一小,都陈列着老头的另外一些宝贝,两个大厅的墙上挂满了电影海报,那都是原版的呢;小厅里陈列着电影邮票、电影票根,上面的日期载着历史故事:小伙子正把邮票贴在情书上寄给远方的姑娘,或者少年省下一个月的早饭钱换来一张电影票,正逃课去了影院……老头就这么干过!而大厅里则放着老头的小人书,老头甚至能记起每本小人书是在什么地方淘的,记得有一次为了一本小人书,坐飞机往返南宁淘回来的呢,那时腿脚真灵!

  老头准确无误地把《平原游击队》放进第三个玻璃陈列柜第五排第四格,老头记得每本小人书的位置。老头下意识地朝通往四楼的楼梯口望去,那儿是个储藏室,有固定的温度和湿度,老头收集来的电影胶片正安全躺在里面呢。 
  “!”十点了!

  该下楼了,老头想,下去看一个片子后就睡觉,明天还得早起打扫卫生呢!

  这是小崔对于他老年生活的设想,在他自己的电影博物馆里,只要能活在电影中,做一个扫地工就很知足。

  而对于中国电影,小崔觉得他哪怕是去电影院卖饮料也是在做贡献,当然,他所做的远远的超过这些,他和他的工作伙伴们收集了有史以来最全、最权威的电影资料和老影人的口述历史访谈,在这些素材基础上,专门为每部电影制作了纪录片《电影传奇》,到目前为止,《电影传奇》共采访1247人次,收集到3500盘素材带,总时长105000分钟的第一手口述影像资料,现已播出140集,这个数字仍在陆续增加当中。

  什么是超级影迷?迷到为之做一档电视节目的,迷到筹建自己私人电影博物馆的,只有小崔一人。

  同时,小崔毫不谦让自己“电影专家”的身份,他掌握着详实的电影知识,而且一直保持着独立思考的习惯,他希望这些经过独立思考后发出的声音也能保持着,或多或少的会刺激着中国电影,即使很微弱。

    

  之于电影,小崔的身份

  胡吗个:我们开始聊吧,听说你最近喜欢泡网了,你在上面玩什么?

  崔永元:我学会了用网上的收藏夹,我就把淘宝网收藏上去了,这样我每天可以很容易的上到这个网站,我就淘宝,淘宝淘的都是跟电影有关的,比如说电影放映机、电影摄影机、电影海报、电影胶片、电影邮票、电影票,所有跟电影有关的东西都可以在这儿淘,实际上那上边的价格值得商榷,但是它的种类特别丰富,比你逛旧货市场还好,旧货市场看不到那么多种东西,但是淘宝网上什么都有,所以我乐此不疲,几乎没有一天不去淘宝。

  胡吗个:在电影收藏这个圈子里面,大家知道有一个叫做小崔的人在淘这个东西吗?

  崔永元:知道,因为淘小人书的阵营比较大,我估计得有二十万,专淘电影小人书的也至少有两万人,而淘电影放映机、摄影机的连二十人都没有,所以谁在淘,一夜之间就可以知道,价格也说得过去,因为差不多就这么多人,一共就这么大的市场。

  胡吗个:你现在有多少机器?

  崔永元:摄影机和放映机都算起来的话至少有三十台了。

  胡吗个:离你的理想有多远?

  崔永元:依我的经验,大概有五十台左右就全了。

  胡吗个:就是你的这三十台不是重复的?

  崔永元:对,三十台都是不重复的,因此有五十台差不多就全了,比如说十六毫米的机器,国产的有十几种,有代表性的就三四种,你把这三四种淘齐了就可以了,全淘齐了没有价值,那摄影机就更少了,国内就四五种,你把它不同型号的能淘齐了也就可以了,不用每一批生产的你都找一台,那样就找不完了。

  胡吗个:你所有东西,都是为你的电影博物馆做准备?

  崔永元:私人电影博物馆。

  胡吗个:就是私人电影博物馆?

  崔永元:对,我特别想有一个让我老了以后能够流连忘返的地方,我觉得可能不是家里的书斋,也不是公园,就是一个个人的电影博物馆,我会在里面养老,我能想象那景象,就是秋风落叶遍地黄,一把扫帚满院忙,偶尔会闯进来一个生人,看看这里边是什么人放着什么东西,没有太多的人感兴趣。

  胡吗个:这个怎么有些像电影传奇《甲午风云》里面你演那个老头?

  崔永元:是。

  胡吗个: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像你收藏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然后小人书,然后你又以电视工作者的身份去做《电影传奇》,你看你不是导演,你又不编剧,小崔之于电影到底是个什么身份,你怎么界定你的身份?

  崔永元:有时候他们说我是个超级影迷,凡是跟电影有关的什么东西都要,这算是个社会身份吧,我其实倒觉得我在专业领域里挺有身份的,我应该算个电影研究者,说专家也不为过,因为我掌握的这么多电影知识,而且这里面有很多是独立思考的,是我独立的见解,我在这个领域里是付出心血的,这是可以肯定的。至于说有多大建树,我现在很模糊这个标准,比如说从收集电影史的史料这个角度里讲,我觉得我的建树非常大,差不多在这个领域里没有多少人能跟我比,但是比如为电影工业、为电影产业做出多大贡献,我想不值一提,这东西它有不同的标准,没有办法说,我说过很多次,我说“我们《电影传奇》这个年轻的创作集体收集了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全的电影资料,尤其是老影人的口述历史资料”,说过好多次,但是从来没有人来跟我们叫板,说你收集的不是最全的,我们是最全的,没有!公示期已经过了,说明我们确实就是最全的。总有一天,如果这个中国电影史在中国的历史或者中国社会能占重要地位的时候,我们就是一群功德无量的人,但是恰恰现在干这个事的时候,不能有这种功利心,你想着因为这个事成名,因为这个事获利,因为这个事得到别人的肯定,那这种寂寞和孤独是受不了的,现在需要的就是忍耐,有步骤,不乱方寸。
  胡吗个:你说你是超级影迷,也是电影专家,好像有时候你还是电影批评的角色?

  崔永元:电影批评或者电影批判,但这一两年,我越来越慎重。

  胡吗个:为什么?

  崔永元:我觉得在长征路上(注:2006年,小崔带领一百二十多号人,包括二十六名队员和近一百名工作人员重走长征路去了,他们于5月1日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出发,途经九省,历时九个月,在2007年1月5日抵达甘肃会宁,这一次大型纪念活动以电视纪录片的形式,每周一次呈现给观众),我在拚命地想这件事,有很多事情给我们启发,我们先不说长征,只说长征中放电影,我们放了很多有意思的电影,比如说有一类电影在我们心目中认为是不怎么样的电影,但是其实很受长征沿线老百姓的欢迎,有一类被我们认为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商业价值都非常高的电影,老百姓根本就不买账,你怎么来看这件事呢?你说是老百姓层次低,我觉得只能说不同的人群接受不同的文化产品,对吧,就像我们到饭馆吃饭,你肯定不能说啃玉米的人比吃鱼翅的人素质低,没道理!不是因为饭菜多值钱,就能看出吃者的品位,我觉得可能那样的电影更适合那个地方的观念。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觉得我一贯的对电影的评价体系有点动摇了,我想可能我们过去对电影的判断一个是有个人主观的色彩,一个是来自媒体造成的氛围,比如大家公认它好,那么这个公认是怎么公认的呢?是你所能听到和见到的电影理论家、电影批评家、媒体从业人员、网络平面媒体以及一些电视广播媒体的力量,加上它在城市里的票房种种原因,形成了对一个电影的评价,它有多公道?没有多公道!我相信像《偷自行车的人》,像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不一定多火,在它刚出现的时候可能也是受到过冷遇,那么从这个角度我就想,无论是张艺谋还是陈凯歌,从我的评价体系里来看,我觉得他们现在拍的大片远不如他们的小片,比如说《十面埋伏》远不如《秋菊打官司》,《无极》远不如《霸王别姬》,这一点我坚定不移,但是我认为他们在做一件什么事呢,他们在做一件让中国电影进入工业化生产、进入工业化流程、完全进入市场化的尝试,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后来的电影是从零开始的,也许你原有的口碑、原有的影响力对这个市场就会构不成太大的影响。同时存在的情况是,即便是我们认知当中的好电影,也不一定能进院线。

  胡吗个:从这个角度说,《无极》和《十面埋伏》它们对于中国电影工业化还是有进步意义的?

  崔永元:当然了,也许非常了不起。

  胡吗个:你是以前就这么宽容,还是后来才这样?

  崔永元:我觉得是我在长征的时候,有大量的空余时间,因为是在走路嘛,扛着自己的脑袋走路,那时候我在不停地想,我忽然想明白了这件事。

    

  中国电影如何面对好莱坞

  胡吗个:刚才说到我们认知的好电影进不了院线,那这些电影怎么存活?

  崔永元:它没法存活。

  胡吗个:那未来这种片子就消亡了?就没有了?

  崔永元:对,现在看来是这样,为什么?它是因为电影市场畸形造成的,似乎跟制造者和消费者都没有关系。

  胡吗个:你是说在中国消亡了还是全世界范围内都会这样?

  崔永元:全世界范围内不会这样,比如在美国,它的电影的市场化机制是健全的,现在全世界想走市场化电影的、想走工业化电影的都在研究好莱坞的方式,它的市场是健全的,我们不健全,我们在1949年以后就没有过工业化的电影,什么叫工业化电影,就是市场上的产品,就这么简单。

  胡吗个:那你说怎么办,比如说像我这一批人,算电影爱好者吧,我们更喜欢看的一些片子可能不太符合大众口味,在中国以后就没这块了?

  崔永元:话题到这儿我觉得就有意思了,这就是我不断在深入思考的事,这个事我觉得要从两个层面上来看,第一个层面,我们要想工业化或者商业化,一定要健全的商业运行体制,这跟你卖东西是一模一样的,要有执照,要有质量监督,还要有售后服务,要一条龙,要配套。而我们目前的电影体制从剧本审查,到拍摄流程,到完成片的审查,到进入市场以后和发行商、发行环节的谈判或者共同经营,是不是符合商业规律,这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只说一点,比如剧本审查签字制度是不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如果我通过了你的剧本,而你拍出来的跟剧本不大一样,那我就有权力不让你上映,这个就不是艺术生产的管理模式。你写歌肯定有这样的感觉,会有灵感凸现的时候,对吧,我在拍摄现场也会有突如其来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候不是细枝末节,是大的命运、大的结局的变化,对吧,而你一个艺术产品的验收者不接受这个,就让艺术的康庄大道变得蜿蜒细长,就是说我们目前的审查制度不是为电影商业化、为电影工业化设计的。 
  第二,现在的情况是,拍什么样的电影不是电影人说了算,而是院线说了算。院线是不讲艺术气质的,换句话说,院线不为中国电影多样化负责。院线是什么?院线就是个卖商品的地方,电影不好卖就卖别的。你别笑,你忘了咱们的体育馆和博物馆疯狂卖家具的年代了。为了讨院线老板的欢喜,拍电影的偷偷拍了一部艺术片也得高喊是商业片。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很简单,让院线和拍电影的是一个经营者,这又是体制问题。

  第三,就是电影从业者对社会有没有责任和良心,这个东西也特别简单,比如你胡吗个是一个卖音乐碟片的,对你道德和责任良心的考验就是你是卖正版还是卖盗版?你是原创还是抄袭别人?那么在原创和抄袭、正版和盗版之间,它最重要的话题是什么呢,是迎合市场、迎合消费者,盗版就是应和消费者,又便宜又能看到好东西,抄袭也是,那个东西你熟悉,再给你来一遍,对不对?就是这样,我觉得这是对艺术家的考验,对电影人而言,这个要求很高,既要求他是一个艺术家,还要求他会经营,同时要求他有良心有道德有责任感,这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要求,那么他们可以把这些东西统统地扔掉,他可以说我不负担这些,太累,我就是拍电影挣钱,拍电影活命,他愿意扔掉你就没有办法。现在的这个势头是他们没有扔掉,所以大家对他们要求都很高,好像他们肩头承担中国电影市场化进程的重担。当良心道德责任都存在的时候,电影的多样化,丰富性,文化含量,就有可能得到保证,而只迎合市场的前提下,就无法保证。比如说《千里走单骑》也许有一些口碑,但它市场上完全不如同时期的《十面埋伏》,这时候就给你出一道难题,你是要这个,还是要那个,要这个可能就得维系中国的艺术电影,维系中国电影的文化、格调和品位,要那个可能就是票房,就是挣钱,对他们来说太难了,在中国做一个电影艺术家太难了,但是这几个字从来就是难的,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度,做电影艺术家从来都难,做电影人很容易。

  胡吗个:刚才你说三个层面上,第一个你说的制度,在中国的现阶段有办法解决吗?

  崔永元:咱们谈下一个问题吧。

  胡吗个:下一个问题是什么?

  崔永元:我在长春的时候了解到,吉林省在1985年左右,每年的票房是五千万人民币,那个时候的电影票是几毛钱,五千万,你换算一下,加上通货膨胀的因素,也就是现在在吉林省一个地方就有五亿的票房,就是这个概念。再说说那个时候电影票房是怎么形成的,一个是文化生活单调,看电影是个很重要的事,第二是票价低,第三是有系统有组织的观看,比如工会组织观看,白送你电影票,这是你的福利,而当时的观众乐于享受这种福利,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原始股,这种福利显得很好。当然,这种很好不值得怀念,因为他不是市场经济。

  胡吗个:那这个里面还有一个层面就是科技的作用,现在家里的影碟机,互联网,让电影能走进千家万户?

  崔永元:我从来不认为这些东西对电影有影响,这是两回事,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太少进电影院了,统计数字是每个人每五年进一次电影院,这是官方给的。所以,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看电影。

  胡吗个:那你理解的“看电影”是什么?

  崔永元:就是一大堆人,在一个大黑屋子里,四面全黑,盯着银幕,这才叫看电影。看电影它有个互相感染的状态,就是观影者观影期间产生的冲动,或者厌恶,然后互相带来的心理感应,这是很奇妙的。为什么电影和电视有那么大的差别,就在于这一点,因为电影是在黑暗中享受,而电视是在光明中享受,你在家里可以把灯开得通亮一样可以看电视,而这个电视的特点是形散神也散,你可以抽烟,可以喝茶、可以聊天、可以上厕所、可以打电话、可以发短信,你什么事都可以干,你一个电视还能看完。

  而电影是要求你全神贯注,你想想,当一堆人在一个黑屋里全神贯注看电影的时候,他怎么会不挑剔呢,那么大的银幕藏不了拙,每一个细节都会让他玩味和挑剔,而电视就很难了,电视我穿帮那块你没看到,我人物性格不衔接你也没发现,所以电视的验收是非常宽泛的,所以电视的观众骂都骂不到点上,我们自己是做节目的,我们知道我们的软肋在哪儿,而观众根本看不准,他们骂街也是以泄私愤图报复为主;而电影观众、进电影院的观众,通常能骂到点上,原因就在于这儿,大银幕给了他细致观察的机会,一个人眼神不对都能看出来,两种东西验收方式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电影人难当,电视人容易做的原因。同样的电影导演拍的电视连续剧就被捧到天上去,一拍电影又原形毕露、又露马脚,也是这个原因。 
  胡吗个: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大多数电影爱好者不进电影院,是不是电影院不放映他们所认知的好电影?

  崔永元:这种问题,特像鸡和蛋,到底是电影院不放还是你不看,比如我有一个例证,我是先看的DVD《放牛班的春天》,无比的喜欢,我觉得这个电影应该引进到中国来,肯定会轰动,后来就引进到了中国,只在影院放了一轮,没有什么人看,你说是这电影不好?我感情上不太能接受,起码中国的电影市场现在是不接受这样的电影,我举同样的例子,比如像什么《克莱默夫妇》、《美国美人》,包括《辛德勒名单》这样的电影到中国来,我相信它在票房上也会一塌糊涂,它肯定不如《蜘蛛侠II》更夺观众眼球,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到底是拍电影的人出了问题,还是看电影的人出了问题,我觉得是要打个问号,而无论谁出了问题都是事出有因。

  胡吗个:在国外也是这个情况吗?

  崔永元:好得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对好莱坞不满。好莱坞是把电影当成工业经营的,所以,它特别注意保护它的生态,它的工业生态,也叫电影生态。好莱坞才叫百花齐放,它的奥斯卡奖至今还有纪录片、美术片、短片。你看它有大片,它有小片,你去看好莱坞的片子你就觉得非常有趣,比如说它每年拍八百部,大片就不超过二十部,而我们中国观众看的恰恰就是这二十部,所以误以为美国电影全是这样的,怎么会呢?迪斯尼年年还出片子呢,除了动画片,还有专门为孩子设计的故事片、真人演的,在我们中国就把它划为儿童片,实际上成人一样可以看。但是也符合儿童的口味,它不脏、干干净净,加上纪录片,加上艺术片,加上歌舞片,它的门类是非常好的,就很像我们的夜市小吃,琳琅满目,这叫电影工业,如果那个东华门夜市就是羊肉串别的全没了,你试试?另外,它的电影分级制度也比较科学,给了电影拍摄者更大的创作空间。说起来并不复杂,就像商品市场上对烟和酒的态度一样,烟可以卖,但不可以在媒体上做广告,烟盒上要印上“吸烟有害健康”的忠告。酒可卖,但不可以卖给孩子。中国电影市场比较混乱,要么是烟酒横行,要么是谁都不能卖,没有统一的政策。

  胡吗个:中国人善于搞模仿,比如像汽车,我们不管说是模仿也好抄袭也好,像你说的像好莱坞,国外的电影模式,我们为什么不模仿过来,哪怕模仿到60%?

  崔永元:首先你要看这个被模仿者,它愿意不愿意,我想好莱坞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因为你模仿好了,你就不会吃我的东西了,对不对?所以好莱坞的历史是它用这种方式和意大利、英国、法国、俄罗斯群雄争霸的,它用的都是这种方式,这种方式我总结为叫“改变本土观众口味”的方式,让本土电影观众对本土电影失去乐趣,而只喜欢好莱坞或好莱坞样式的本土电影,那么什么叫好莱坞样式的本土电影,就是大片,大片是什么呢?是高投入,有可能的高产出,也不一定,对吧,这个大投入就要了你的命,比如好莱坞九千万美金的片子还叫中等投资呢,九千万是多少?

  胡吗个:七个亿人民币吧。

  崔永元:七个亿,我们哪有七个亿的电影,根本就没有,在我们这儿中小成本电影是五百万人民币,好莱坞的大片是两个亿美元以上,那就十几二十个亿人民币了,就是说如果世界各国你能跟好莱坞抗衡,你就每年来二十个大片,其他的做不做还单说,二十个你得先有,这里边还有好多道道,你光有这么多钱还不行,你还得有大明星助阵,你还要有高科技做后盾,你的故事情节必须是正义战胜邪恶加上大团圆结尾。这东西都得有,这是它的大片输出模式,你能不能学会?英国的伦克影业公司,那曾经是英国本土最大的,它一直和好莱坞拚到八十年代才输。

  胡吗个:这有什么不好吗?

  崔永元:怎么说呢?能看到的情况是中小成本的影片在本土无人喝彩,大片又模仿得不伦不类。当观众厌倦所谓大片的时候,电影产业就完了。像不像吸毒,当你发展到只吸冰毒的时候,不光没有替代品,也活不下去。 
  胡吗个:欧洲的好多电影市场,他们都面临跟中国一样的情况?

  崔永元:没什么区别。

  胡吗个:你看好多优秀导演,他们在本土拍一两个让他们成名的片子后,马上去好莱坞了,一大堆这种导演?

  崔永元:是因为好莱坞欢迎他们去,如果你很有名,你到好莱坞,就意味着你当地没有这个人了,就这么简单。但是你看看任何一个大导演到好莱坞拍的片子,都跟他原来在本土拍的不一样,这里面加进了好莱坞的文化因素,或者说加进了好莱坞的工业化影响。

  胡吗个:如果我们来揣测一下这个导演的心理,他会有失落感吗?

  崔永元:看他是什么导演,我觉得导演在这个时候表现得是千姿百态,有的人觉得被好莱坞文化接纳是自己成功的标志,从此跃入国际影坛;有的人我觉得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希望用他的本土文化去熔化好莱坞文化,所以跨了进去;还有一类人我觉得就是好莱坞的打工者,从国内的一流变成那儿的三流也心甘情愿,因为美元和人民币的比值是1比7.7,那儿挣一块跟这儿挣一块是不一样的,对吧?也有的人拚死抗争,宁肯不拍电影,也不去好莱坞,那你的结局就是拍不了电影,我给你说个最简单的:院线控制,我占有你院线的股份,院线控股后你就没招了,因为你不拍我的电影,你拍你的电影,但是院线是我的,你上不了,你再好的电影我不给你安排,我不给你做排片计划,你没法跟观众见面,你就收不回投资,收不回投资你就没有下一步,三下你就折了。

  胡吗个:这个好莱坞,他们对付前南斯拉夫,波兰,或者说法国全是这样?

  崔永元:连阿尔巴尼亚都是。

  胡吗个:他们为什么要这样?

  崔永元:挣钱。

  胡吗个:能挣多少钱?

  崔永元:他们的文化体育产业所创造的GDP甚至会超过航空、航天,你说挣多少钱?一部《泰坦尼克》全球收入四十亿美元,而我们的GDP文化体育产业只占了6%,所以我们要伐树、造纸,污染环境。顺便说一句,我们的邻国,韩国、日本文化体育产业的收入都可以占GDP的30%以上,这就是差距。

  胡吗个:那你觉得未来的话,这是个好事还是坏事?

  崔永元:当然是坏事,因为在好莱坞也有很多人反对,比如说像斯特里普,他说好莱坞是一头怪兽,再比如,圣丹斯电影节就重在鼓励中小成本和不同样式的影片。对好莱坞文化批评最激烈的学者恰恰都在美国。我觉得他们的批评都有两层倾向,一层是觉得好莱坞对市场过度的掠夺,更重要的是批评好莱坞对文化生态的破坏,他们不希望将来全世界没有伊朗电影了,《小鞋子》、《白气球》都消失了,没有法国电影了,看不到《和鸟儿一起飞翔》、《帝企鹅日记》,没有中国电影了,没有《小城之春》、《马路天使》,没有伊拉克电影了,没有韩国电影了,没有日本电影了,没有寅次郎了,什么都没有了,就剩下《蜘蛛侠》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了!这就叫电影文化沙漠。

  胡吗个:就像麦当劳一样了?

  崔永元:对,麦当劳这个举例特别准确。我们说吃是人天生的本能,吃是为了不饿死,但是在不饿死的前提下,他会对吃有所选择,这个选择不是你决定的,是你的胃决定的,那么我们中国人喜欢吃面条,喜欢吃饺子,喜欢吃米饭,喜欢吃馒头,杂七杂八的那些东西不说,这是主食,它很难变化,对吧?但是能不能改成吃面包抹果酱呢,能不能改成吃汉堡呢,能不能把小鸡炖蘑菇改成炸鸡翅呢?这不单是饮食口味的问题,还牵扯到饮食市场份额的问题。

  胡吗个:其实是对抗过的,在中国出现过那种本土化的快餐对抗麦当劳的情况,但全都败了!那些曾经的电影大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他们在对抗好莱坞上也全失败了?

    崔永元:差不多全是这样,因为他们文化本来就比较接近,所以对抗起来比较难,只有文化差异过大,文化气质有分歧的才有可能有一些成功的对抗经验,比如说印度。印度现在大家认为它是电影生产的第二大国,叫宝莱坞,印度电影轻歌曼舞,观众关注的是谁唱的歌、谁跳的舞,所以它的故事情节千篇一律,它多的时候每年有一千多部,产量还排在好莱坞前面,产销两旺,是这么个状态,那么它的对抗就很有意思,它就保持它的文化特色,我跟印度驻中国大使聊过天,他说他们欢迎好莱坞去印度,但是观众不欢迎,没办法!因为好莱坞的电影不爱唱歌不爱跳舞,印度和美国合拍过电影,也是轻歌曼舞,这是印度电影人坚持的结果。不要看印度人憨憨厚厚的,他心眼足够多。他有意识的在保护自己的文化,同样说到汉堡,只有印度的汉堡是放咖喱的。 
    胡吗个:那还是汉堡啊?

    崔永元:但它是印度的口味。你放咖喱在美国就卖不动。

    胡吗个:不放咖喱呢?

    崔永元:印度不让卖。

    胡吗个:这算不算闭关锁国?

    崔永元:不算,闭关锁国是不许卖汉堡,这只能算产业保护。不要因为吃惯了汉堡包就忘记了印度咖喱。有咖喱味的汉堡是对印度饮食业的保护。

    胡吗个:发达国家有这种保护吗?

    崔永元:怎么没有,我们的打火机一个才挣几分钱,还被欧盟打压,为什么?是因为欧盟要保护他的打火机产业。

    胡吗个:这一方面,我们该怎么向印度学习?

    崔永元:我觉得是这样,如果在好莱坞文化强大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我们还迷恋我们过去的《火红的年代》、《侦察兵》,就说明我们没有任何进步,脑子糊涂了,进水了。但是我觉得我们认为好莱坞电影文化就是最好的,不能抵抗的,或者是任何方面不能改良的,我们脑子进水更多,因为这个不单单是放弃文化,同样是放弃市场,就像我们做电脑做彩电,重要的部件、重要的发明专利都在别人手里攥着,我们挣个包装的钱,你怎么心甘情愿?你比如像乌克兰,像澳大利亚,原来都有本土电影产业,现在基本上就是美国电影的外景地,挣个打工的钱,你可以挣这份小钱,你心甘情愿吗?这显然是商业市场份额的问题,我们必须提到这个高度来谈。当然更有脑子的人,要谈文化多样性,要谈文化的差异,这是文化的特质,文化的一统就意味着将死,甚至意味着专制,那是倒退。

    

  中国电影人如何在中国找到其位置

  胡吗个:据我所知,在中国有那么一些导演,他们就想拍一些专门针对欧美院线的低成本电影,所以就会去迎合欧美观众的口味,你不是想看我们愚昧嘛,那我就拍我们的愚昧,你不是想看我们的落后,那我就给你拍我们的落后,他们觉得他们呈现的就是一种文化差异?

  崔永元:应该说第六代导演或者什么独立导演、地下导演有严重这样的倾向,原因比较复杂,一是市场的压迫,不这样的话,第一部片子收不回投资就没有人跟他玩第二回,二是文化取向的问题,说是独立导演,不迎合市场,实际上也是随大流。一个“变态”获奖了,就都拍“变态”,哪里有“独立”?现在很多年轻导演都在为国外电影节拍片,看着别人的脸色行事。

  胡吗个:如果换成你,你会怎么做?

  崔永元:不知道。也许和他们一样吧,不过我倒是听说云南拍摄的一系列小成本民族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也大获成功,像《诺玛的十七岁》、《好大一对羊》等等,都收回成本、赢得了利润和口碑。我看过这些电影,干干净净,很清纯。

  有一次姜文跟我说过一个事情让我很惊讶,他说中国电影市场最辉煌的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他说那个时候《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影片都在北美上映,而且票房非常好,甚至能占到美国电影市场的份额,这是很吓人的一个数字,这份额是多少,我觉得我们应该查查资料,起码我们现在的电影是上不了这份额的。

  胡吗个:那都是些典型的中国电影。

  崔永元:对,现实主义的,讲故事的,有人物的。所以我觉得外国人喜欢看,它不单单是猎奇的心理,他也许想知道这个内敛的民族怎样生活,怎样面对生活的困难,怎样享受生活的乐趣。

  胡吗个:你刚才说的那些片子,在国外的电影史里有吗?

  崔永元:都有,无论是美国人还是日本人还是法国人,说中国电影史都提这几部片子,而且《小城之春》就是意大利电影人炒作起来的,在意大利人夸它之前,中国人从来没人夸它,从来没有!一直到1995年意大利人说这个片子了不起时我们才重新发现了《小城之春》和费穆,这是悲剧。

  胡吗个:也像喜剧?

  崔永元:也像喜剧。

  胡吗个:说到内敛含蓄,那是我们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可是我们一些从业人员,特别是看着欧洲电影DVD成长的从业人员,他们已经放弃这种表达方式,欧洲电影是好看,但那是欧洲人的表达方式,比如那个《生命是个奇迹》,那个邮差喝了一杯酒后,看着一只刚孵出来的小鸡扑腾扑腾挤出鸡笼,他说,生命是个奇迹!那个感觉非常好,但那只是欧洲人或者说是东欧人的好,他们的生活有爆发力,随时唱歌跳舞喝酒,那是他们的表达方式,这些往往带坏了我们的一些从业人员。 
  崔永元: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刚才我们谈的是中国电影怎样面对外国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那这个就是中国电影怎样找到他在中国的观众、或者电影市场的位置,我认为这是两件事,我们到现在内销产品和出口产品还不一样,它有不同的质量验收标准,包括我们“人”的验收标准都不一样。

  你比如说获政府奖的电影,是不是就是好电影呢?那在我们这儿好像就是好电影,但美国市场不认,美国市场认的电影是不是就是好电影呢?我们这儿可能不认。我说这些话一点没有泄愤或者不满的意思,我是想说,真的有不同的标准,要好好研究。甚至我觉得我们中国的电影导演,专门研究中国的电影市场,专门给中国人拍电影,也许能成功,这个成功也许还是双重的成功,也就是说不但中国的市场认可,国际的市场也认可,很有可能是这样的,我才不相信《小鞋子》、《白气球》是给美洲市场拍的。

  胡吗个:我们中国电影从业人员他们过了技术这个门槛没有?

  崔永元:没有,没有!虽然我不是用专业人员,我只是用一个稍微挑剔一点的影迷眼光来看,他们技术非常差,不值一提,他们的技术很弱,这个技术还不是说摄影、美术、服装、化妆、道具,我们不探讨那么技术的东西,我们就说他们能不能把一件事说明白,绝大部分都不行。

  胡吗个:对!其实,把一件事情说明白是很难的!

  崔永元: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他们拒绝跟你探讨这个问题,他们都会说“谁说电影是讲故事?”他们都学会这一套,不会就说电影不是这样,其实电影就是这样的。他们崇拜的好莱坞电影就最爱讲故事,就靠讲故事挣钱,它能把一个假故事讲的跟真的一样,而你们经常把真故事给讲假了,你们拍真实的故事,让人物原型当演员都能拍假了,手艺非常潮非常差。

  这个讲故事怎么训练?过去的老电影人讲叫“体验生活”,这词多土,谁敢用这个词?会被骂死。但这个确实是一个笨人成才的路数,就是说你想演谁像谁你就去模仿他。什么人不用干这事?天才!你胡吗个一跟我讲音乐家,“哦,是这样!”明天我在舞台上一演,像!天分。这样的人有没有?有!少,非常非常少。比如我知道的有天分的艺术家,像石挥,这个人非常有天分,不用体验生活,演谁像谁。而无论是赵丹还是金山,他后面的这些电影人都在搞这个角色体验。现在的很多电影人没有天分,也不进行角色体验,瞎混。

  胡吗个:在创作上要体验生活之外,是不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就是讲故事时不花里胡哨、老老实实的去做也是最简便的方式?

  崔永元:对,还有更科学的方式,叫用人所长。找一大帮在各个方面有天分的人,搞流水化生产线,比如我擅长讲故事,但我不擅长写台词,我更不擅长来噱头,我也不擅长设计场景,你就用我的故事好了,有人写台词,有人设计噱头,有人设计场景,最后组装成一个剧本,这样的剧本是有很多优点的,有很多优势的,它是用工业化的流程,集合不同人的聪明才智来完成这件事,再看看我们,我们的剧本生产基本上还是手工作坊式的。

  胡吗个:就是一个人弄完了?

  崔永元:一个人的智慧。那么在片场,大概又是导演一个人的智慧,甚至编剧经常不满意导演拍出来的他的剧本,因为不是那么回事,那么好一点的导演像张艺谋这样的导演,他可能还会善于听取周边人的意见,笨一点的导演就觉得自己是剧组的爹,在片场一人说了算,出来的东西就像他的东西,真像!

  你看两种方式都有好处,如果我们目前这个市场和文化氛围,不适宜说体验生活,我们起码在电影学院应该把工业化流程教会给大家,不能培养一批二愣子出来,什么都不会,既不愿意体验生活又不会工业化生产,天天吃糠咽菜、幻想着一夜成名,也真可怜。

    

  每部电影都有一部传奇

    

  胡吗个:《电影传奇》现在做了多少集?

  崔永元:一百五十集。

  胡吗个:最近播出的这些译制片的《电影传奇》在关注什么?那些老影人的生活?还是国家的变迁? 
  崔永元:我觉得它的这个关注点肯定要比我们国产影片的多,因为国产影片里面的这些影人,他们跟我们在一个国家里,所以他们的经历很多我们也经历了,但是译制片的这些人,跟我们不在一个国家里,所以他们很多经历对我们来说是新鲜的,比如说《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个摄制组,这些演员以前也兄弟姐妹般,现在这些人分布在五个国家,这种分开或者分裂带来的切肤之痛我们很难体会到。他们是好朋友,但是因为政见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也不同,所以他们现在不能见面,不能说话,不能通信,不能打电话,不能住在一起,因为媒体在盯着他们,稍有闪失,可能就算背叛民族,背叛国家。只有到了北京,他们才能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当他们坐在一起的时候,心情一定很复杂。因为他们一起工作的那个电影制片厂也没了,他们成了银幕上的孤魂。

  你不知道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前南斯拉夫的,几乎所有的老影人,都希望跟我合作,他们觉得我是一个了不起的制片商,因为你看我有精力和财力投到他们这些老电影来做片子,他们就觉得我能力强得不行,实际上我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有时我会感受到一种凄凉,我们在他们那儿收集到的都不是历史的一页,而只是些历史的碎片和残片。

  胡吗个:就是说现在译制片《电影传奇》承载的超过了电影本身?

  崔永元:远远的超过电影本身。

  胡吗个:这个里面这方面的内容表现的多吗?

  崔永元:挺多的,尤其是熟悉这些老电影的人,今天重看这些《电影传奇》,会觉得冲击力特别强,特别大,那天我们给媒体看那个《望乡》,请了好多专家去看,他们看完了以后都好像忽然才明白,原来《望乡》里最重要的角色,是田中绢代、老阿崎婆,原来这个演员是这么伟大的演员,但是当年他们看电影的时候目光全都聚集在栗原小卷身上,年轻貌美的一个女记者,都集中在她身上。田中绢代非常高贵,也非常富有,她一个人过日子,她的家就在帝国饭店,那么高级的一个饭店,结果当她开始拍《望乡》的时候,剧组在摄影棚里给她搭了一个屋,就是阿崎婆住的屋,把真的猫和各种虫子放进去,她就搬到那里边住,整个影片拍摄她都在那里边,下雨的时候,她冒着雨在街上走,不打伞也不坐汽车,工作人员让她上车,给她打雨伞,她都推开,阿崎婆怎么可能坐汽车呢?阿崎婆怎么会有雨伞呢?她就在雨里走。她为了把自己的手弄得青筋暴露,用皮筋把胳膊勒住,勒得血管凸起,结果这个影片上映没多久她就死了,跟她一起工作的人都说,她是死在这部电影上。这种敬业,怎么改朝换代,你都会觉得了不起,觉得伟大!我们译制片的《电影传奇》里,讲了很多这样的故事。

  胡吗个:我听海若(《电影传奇》总导演)说在做译制片的《电影传奇》,比做国产电影的要难,是什么原因?

  崔永元:难在历史态度上,我们如何看待那段历史。不管如何看待,我不允许这里面有嘲笑,其实有时候我们年轻人抑制不住想嘲笑一下人家。

  胡吗个:嘲笑哪一方面?

  崔永元:嘲笑他们的电影幼稚,嘲笑他们硬邦邦,嘲笑他们的情节简单,嘲笑他们表演僵硬。

  胡吗个:这怎么就不能嘲笑呢?

  崔永元:嘲笑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再说,有什么可嘲笑的?我们从前还不是一样,对待那段历史,重要的是思考。

  胡吗个:听说你还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每一部电影都有一部传奇?

  崔永元:对,我们已经开始做美术片和纪录片的《电影传奇》了。将来还会做新电影,像《可可西里》、《疯狂的石头》这些资料都已经开始收集。

  胡吗个:是不是以后在电影开拍的时候《电影传奇》就已经介入了?

  崔永元:我希望将来这个电影上映的同时,就能在屏幕或银幕上看到《电影传奇》。

  胡吗个:对未来中国电影你会为它做些什么,除了你的《电影传奇》、你的博物馆之外,你会拍电影吗?或者你会帮助别人拍电影吗?

  崔永元:我觉得哪怕我到一个电影院去卖饮料,也算对中国电影产业化做出贡献。

  胡吗个:还能做点大事吧?

  崔永元:对,我要保持我独立思考以后发出来的声音,因为现在电影市场太祥和了!祥和得让人无法接受,大片出来后的宣传攻势,包括用金钱做到的让媒体闭嘴,用金钱买来的无耻的吹捧,都让人坐立不安。在他们举杯欢庆的时候,得有人站出来,说两句扫兴的话。
  
庞邦本
 
庞邦本:连环画的昨天 今天 明天

兴盛期 
政府重视  名家投入创作
文化广场:中国的连环画实际上可以追溯到汉朝的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等,但真正开始繁荣却是在建国以后,其原因是什么? 
庞邦本:连环画在我国的兴盛其实是特殊时代的产物。由于连环画图文并茂的特点,建国以后,政府把连环画作为向群众普及文化政策的一种特殊而有效的形式。例如,当时的婚姻法就是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得以宣传的。加上当时媒体的匮乏,连环画成为了普通大众的精神食粮。这一时期,连环画题材或是反映建国后的民众生活和建设热情,或将传统名著和神话题材进行改编。连环画不仅是青少年的重要课外读物,也是许多成年人文化娱乐的重要内容。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连环画创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到1985年,是中国连环画的鼎盛时期。这期间,随着政策的放开,连环画题材更为广泛,各国文学名著改编的连环画也层出不穷,甚至连中国美术学院还开设了连环画专业。

文化广场:您曾长年主持《中国连环画》月刊,当时很多著名的画家都向刊物投稿,究竟是什么原因吸引了国内众多画家都投入到连环画的创作中呢?
庞邦本:政府重视和稿费高是很重要的原因。当时,政府特别重视连环画的出版工作,很多连环画作品都进行有计划和大规模的选题、编绘和出版。另外,由于连环画的发行量比较大,绘图者的报酬与其它以绘画为生的行业相比更为丰厚。这两种因素使许多画家投入到连环画的创作中,其中不乏像王叔晖、刘继卣这样的国画大师。名家的作品一方面提高了连环画的艺术水准,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后来的收藏品市场。

 低谷期
峰回路转 成收藏热品

文化广场:1985年后,影视媒体的飞速发展给连环画的出版发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外国漫画、动画受到了青少年的欢迎。连环画的创作和销售市场出现难以回升的低谷,但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连环画却以收藏品的身份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其作为收藏品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庞邦本:连环画在中国风靡近50年,早已扎根在老百姓的心底。自从连环画的出版跌入低谷之后,市面上的连环画越来越少,真正喜欢连环画艺术的连迷们由于怀旧的思绪和鉴赏的需求,开始自发组织成立群众团体,收集补充连环画,并定期进行连环画的拍卖。除了他们自身成长历程中对于连环画的情结外,究其原因还是连环画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从艺术价值上看,连环画是一种用造型来展现绘画技巧的美学艺术。其综合运用多种绘画技巧,不但有传统的工笔、有新潮的抽象、有民族的国画、也有西方油画,甚至连剪纸和皮影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都在连环画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此外,从历史价值上看,好的连环画,无论是古代题材还是现代题材,都再现了一段历史。有的作品,画面上的小道具都成为了人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见证。正是由于连环画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使跌入低谷的连环画创作出版转向了连环画收藏的兴起。

文化广场:您如何看待现在持续升温的连环画收藏热?
庞邦本:连环画的收藏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人们对连环画艺术的追求,从这点上来说是好的,但现在很多人盲目地进行收藏,还有些人动机不良,进行人为的炒作,造成了价值和价格的背离。真正爱好连环画的收藏者应当是研究鉴赏艺术的内行,而不应该跟风或者恶意地炒作。


文化传承  融合漫画新语言

文化广场:在本届漫画家大会上,首次提出“将中国传统连环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此举有何意义?
庞邦本:建国以来,连环画有着近50年的历史,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印记。发起这个倡议能够唤醒人们对连环画艺术的追求,有助于拯救和保护中华民族这门伟大的艺术。
文化广场:此倡议的发起人之一,著名漫画家金城认为中国新漫画是从连环画衍生而来的,提倡连环画艺术对于中国新漫画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您同意这个观点吗?
庞邦本:中国连环画在80年代中期跌入低谷,我们这批新的漫画作者大都出生在80年代,这一代漫画人完全是受日本漫画熏陶发展起来的。在很长时间里,中国新漫画都带着日式标签。因此,给新一代的漫画人补上一课,吸收中国传统连环画的艺术精髓就显得十分必要。我在中央美院,人大艺术学院教授漫画时,我会让学生看连环画。我发现,这些连环画对他们的漫画创作帮助很大。老连环画不但给漫画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选题,在绘画技巧上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如天津神界工作室借助老连环画写实的、线描的绘画风格,采用新漫画的语言创作出《四大名著》就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认可。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提倡“大漫画”概念,吸收中国传统连环画的艺术精髓,借鉴老漫画的讽刺、幽默,采用新漫画讲述故事的手法,使得这些表现方式不断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元素多样的、源于我们中国文化的新的漫画语言。
2008年10月7日
 
中国书店报刊资料部经典普洱百度Google新浪网搜狐
连趣网 line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连趣网 | 联系我们 | 配送问题 | 购买指南 | 拍卖指南 | 会员制度 |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2- 连趣网 版权所有 您是第 17121479 位访问者,目前共 165 人同时在线
地址:(100089)北京市紫竹院路33号美林花园2楼3B
E-Mail:mylhh.zhao@vip.sina.com 座机:(010)88550371 电话:13671259001(微信同号) 手机:15611332979(微信同号) [京ICP备05042114号]